•一、泡茶要领
•二、艺美的基本功
一、泡茶要领
•初学者:
•最初:单纯模仿他人的动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经过不断练习,不断思索,渐渐由形似到神似;
•再进一步成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和创造,甚至成为一个流派。
1、“神”是艺的生命。
•“神”指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于整个沏泡过程中的连结线。
•沏泡者的脸部所显露的神气、光彩、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对他人的感应力也就不同。
•反映沏泡者对茶道精神的领悟程度。
初学如何提高自己的神韵:
•应平时多看文史哲类图书,
•欣赏艺术表演等,
•从各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领悟能力,
•才能在不断实践中体会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茶艺“神”之所在。
2、“美”是艺的核心。
•茶艺美: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
•茶的沏泡艺术美: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仪表: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
•心灵: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敬客礼仪
•泡茶前由客人“选点茶”,可用数种花色样品由客人自选,“主从客意”,以表达主人对宾客的尊重,
•同时也让客人欣赏了茶的外形美;
•置茶时不用手抓取茶样,是讲文明卫生的表现;
•冲泡时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犹如对客人行三鞠躬。
茶艺操作
•敬茶时的手势动作,茶具的放置位置和杯柄的方向,茶点的取食方便等均需处处为客人着想。
•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沏泡者始终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操作,双手配合,忙闲均匀,动作优雅自如,
•使主客都全神贯注于茶的沏泡及品饮之中,忘却俗务缠身的烦恼,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质”是艺的根本,
•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
•一人静思独饮,数人围坐共饮,乃至大型茶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之要求甚高,总希望饮到一杯平时难得一品的好茶。
•沏泡者在懂茶知茶不多的情况下,更要谦虚谨慎,向他人求教,自己试泡,待掌握了茶性,就能充分发展茶的品质特征。
泡好一杯茶:
•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
•例如,绿茶冲泡:保持“三绿”
•名优绿茶的“三绿”:“干茶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
•贮存:要低温、要避光、要隔氧
•沏泡时:水温不能太高、不能闷茶(不能加盖)、可先洗杯再鉴赏茶叶。
水温的调整—调低温度:
•冲泡名优绿茶时,泡茶水温要求稍低,宜用85℃左右的开水冲泡,避免高温烫熟叶底,不使汤色、叶底泛黄。
•降低水温的方法:
•——提高水壶,细水冲泡,让水较快散
•——不加盖冲泡;让水较快散热。
•——开水后打开壶盖,待水汽平息。
•——先将开水过到茶海中,再冲泡。
水温的调整—保持较高水温:
•适用:乌龙茶冲泡时,黑茶冲泡
•做法:
•水开即用。
•可先观赏茶叶,再温杯烫壶,
•温杯烫壶后,紧接着就投茶、泡茶,
•还用开水浇淋壶面,可使茶壶保持较高的温度。—内外夹攻、重洗仙颜
4、“匀”是艺的功夫。
•——茶汤浓度均匀。
•——茶艺操作速度均匀。
•各道茶的汤色、香气、滋味最接近,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操作速度不急不躁,从容淡定,让人感觉到沉稳老道。
茶汤浓度均匀的做法:
•两次冲泡:适用—绿茶、花茶泡法
•第一次:润茶。先转动手腕冲入容器1/4一1/3的水量,谓之浸润泡,让茶叶吸水舒展(约20~60秒),茶叶内含物处在半溶解状态。
•第二次:正式冲泡。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水入杯,使茶叶上下翻动,茶叶内含物均匀溶解在茶汤中,达到茶汤均匀的目的。
茶汤浓度均匀的做法:
•有茶海的做法:
•玉液移壶:将茶汤先倒入茶盅(亦称茶海、公道杯),待其均匀后,再分注入杯。
•无茶海的做法:
•“关公巡城”:用壶泡茶,在分茶汤时要用巡回分茶法(美称为“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并以最后几滴茶汤点入茶杯中,调节各杯之间的浓度。
5、“巧”是艺的水平。
•沏泡技艺能否巧妙运用是沏泡者的水平,
•初学者,就要注意因季节、制作工艺、品质特征等的不同来改变茶与水的比例,调整水温和控制时间等。
•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提高,从单纯的模仿转向自我创新。
茶艺“巧”的体现
•巧选茶:季节、顾客的性别、喜好
•巧用水:水质、水温
•巧操作:先后、轻重、缓急
二、艺美的基本功
•通过仪表美及内心美来表达。
•通过日常生活的锻炼和培养,
•渐渐养成高雅文明的气质。
㈠容貌。
•不但外表美,还要内在美,内在美更显重要。
•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
•以勤奋、神韵、真情、技艺动人,
•自信,灵气逼人。
仪表修饰:
•整洁大方。
•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从来佳茗似佳人:
㈡姿态。
•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人们推崇姿态的美高于容貌之美。
•古诗“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有林下之风,风姿迷人,不带一丝烟火气。
•姿态:坐、立、行。
1、坐姿。
•坐稳: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
•方法得当: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上颚,鼻尖对肚脐。
•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
优雅的坐姿;
2、站姿。
•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
•女性: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
•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
站有站相
4、行姿。
•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
•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前平视。
行姿。
•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在身体两侧自由摆动。
•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再直角转弯。
•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茶道动作,
•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行如摆柳
㈢风度:
•泛指美好的举止姿态。主要看其动作的协调性。
•都是采用静气功和太极拳的准备姿势,
•目的:为人体吐纳自如,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
•泡茶要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
举止姿态的培养:
•形体训练
•瑜伽
举止姿态的培养:
打太极拳
举止姿态的培养:刚柔并济
动静结合:
长壶工夫茶
举止姿态的培养:跳民族舞
举止姿态的培养:
•跳健美操
举止姿态的培养:
•练静气功
㈣礼仪—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
•心灵美体现着内心、精神、思想:
•恭敬的言语: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再见!
•恭敬的动作:鞠躬礼!点头礼!伸掌礼!
•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茶道活动中。
•宾主之间互敬互重,欢美和谐。
1、鞠躬礼。
•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
•鞠躬礼:
•“真礼”:用于主客之间,弯腰90°
•“行礼”:用于客人之间,弯腰60°
•“草礼”:用于说话前后,弯腰30°
2、伸掌礼。
•当向客人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
•两人相对时:可均伸右手掌对答表示,
•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
•伸掌姿势: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
点头、欠身、伸手,一气呵成。
3、寓意礼:
•茶艺中,以操作等手法表现礼节的地方很多。
•尽量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的待客礼节。
寓意礼的表现1:操作手法:
•“凤凰三点头”:
•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
•敬茶:
•高举起眉—举起茶杯,低头示意。
•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
•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欢迎客人的意思,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向内回转。
•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
寓意礼的表现2:茶具摆放:
•茶具的字画:
•应迎向宾客,以表示敬意。
•茶壶壶嘴: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
寓意礼的表现3:斟茶水量:
•斟茶只斟七分满,再添三分真情意。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