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筑牢心理防线 提升沟通艺术 ——电子信息技术学院举办“关注心理,有效访谈”专题培训

发布日期:2025-06-20    作者:王思敏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师生心理危机干预与沟通能力,2025年6月16日,我院特邀心理中心张玉婷老师于5218会议室开展“关注心理,有效访谈”专题报告。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王肖以及全院辅导员参与学习,共同探索心理访谈的专业路径与实践技巧。

 聚焦危机筛查,筑牢心理防线

 报告开篇,张老师围绕“心理危机筛查”展开系统讲解。她指出,心理危机筛查是心理健康工作的“第一道防线”,需通过科学量表、日常观察与多方联动,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张老师结合校园真实案例,详细解读了筛查工具的结果分析要点,强调“筛查不仅是数据统计,更是动态追踪的起点”,提醒工作人员需建立筛查结果的分级响应机制,确保干预措施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规范访谈流程,锤炼专业技巧

 在“访谈流程与技巧”板块,张老师以“建立信任—深度沟通—干预支持”为主线,梳理标准化访谈流程。她强调,访谈前需做好环境布置、资料准备与伦理告知;访谈中需灵活运用“开放式提问”“情感反映”等技巧,通过非语言沟通传递共情;访谈后则需及时整理记录,制定个性化跟进方案。

 深化日常沟通,延伸关怀触角

 针对日常谈话谈心的实效性,老师分享了“润物细无声”的沟通策略。她提出,日常交流中需注重“观察先行”,从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异常中捕捉心理信号;谈话时应避免说教,以平等姿态构建对话关系,通过“积极倾听”“具体化回应”等技术,将谈心转化为心灵共鸣。特别强调,日常沟通的持续性与温度,是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抓手,鼓励辅导员们将专业技巧融入日常管理中。

 严守工作规范,守护心理健康

 在“心理排查注意事项”环节,张老师从伦理、法律与实操层面提出明确要求。她提醒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循保密原则,避免过度干预或主观臆断;面对高危个案时,应及时启动多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专业支持到位。同时,张老师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排查工作中的常见误区,如忽视隐私边界、缺乏风险预判等,强化全员的责任意识与规范意识。

 报告尾声,张老师总结道:“心理访谈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既要用专业筑牢防线,也要以真诚传递温暖。”参会辅导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法。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通过系列培训与实践活动,为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共同营造和谐温暖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