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至8月,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糖艺匠心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以“守护糖塑古艺,赓续文化薪火”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在学院团总支书记钟雨的指导下,7名青年学子围绕“学习-调研-宣传”三大主线,为非遗糖塑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匠心传承:与非遗大师的对话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天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糖塑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范耀堂老师“拜师学艺”。范老师以“一锅糖浆、一双巧手”演绎了糖塑制作的精髓:从选料熬糖的火候掌控,到拉丝塑形的指尖技艺,再到作品定型的细节打磨,队员们全程参与并记录。“当看到范老师将滚烫的糖浆瞬间拉成栩栩如生的龙形时,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中‘匠心’二字的重量。”队员李逸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

深度调研:解码糖塑文化现状
为系统梳理天门糖塑的发展困境,团队以范耀堂老师为核心展开了多维度调研,包括通过三次深度访谈,记录其五十余年的从艺经历,整理出五千余字的口述资料,涵盖技艺传承谱系和行业变迁等重要内容;同时开展公众认知调查,共发放线上线下问卷623份,调查发现仅28%的青少年了解糖塑文化,但9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新媒体形式接触非遗。

青春行动:让糖塑文化焕发新生
返乡后,团队立足专业特色,分别在黄冈市罗田县、黄冈市蕲春县、咸宁市通城县、黄梅县黄梅镇、贵阳市乌当区等地分别进行了为期5天的宣传调研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为天门糖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内涵。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引导更多青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