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天门市社科联主席田启红,在学院报告厅为师生作题为《江汉古都石家河》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争元主持活动,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八十余人到场聆听,共同探寻石家河文明的千年奥秘。

田启红主席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生动的语言,从考古学基础理论切入,系统梳理了石家河遗址的发掘历程与研究价值。他结合科学思维方法,深入阐释了考古发现背后的文明逻辑,并聚焦“石家河先民的衣食住行”这一主题,通过实物图像、文献记载与数字技术还原了距今4000余年先民的生活图景。此外,田主席还重点解析了石家河文化中的典型器物,如玉器、陶器,并重点剖析器物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他指出:“石家河器物造型精巧、功能实用,既彰显了先民对自然的观察与敬畏,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正是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铸就了石家河文明的辉煌。”
讲座巧妙将考古发现与职业教育使命相联结。田启红强调,石家河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力、“偏毫厘不敢安”的严谨性,与当代大国工匠精神一脉相承。他鼓励职教学子以历史为镜,在专业技能锤炼中传承匠心,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孙争元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弘扬工匠文化提供了历史智慧与现实路径。
现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通过讲座领略到考古学的独特魅力,并对江汉平原的文明根脉有了全新理解。学生会主席王天赐感慨:“这场讲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石家河文明的大门,让我感受到脚下土地蕴藏的厚重历史。”
此次学术活动是天门职业学院“文化育人”系列品牌的重要一环,通过链接地方文化遗产与职教人才培养,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注入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