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智启·行知】以行动诠释青春的价值与担当——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8-27    作者:郑文栋     来源:     点击:

暑假以来,智能制造学院青年学子

积极投身天门市乡村和基层

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民生,支教助农

他们的身影

成为乡村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快跟随镜头

一睹他们在振兴路上的身影


一、童心筑梦港湾暖,智育赋能未来光

智能制造学院“童心港湾・智育未来”服务队,在干驿镇、九真镇、蒋湖农场、竟陵街道官路社区等地开展暑期爱心托管服务,以“科普教育+安全教育+文化活动”为核心,聚焦乡村青少年成长需求。

D7422

科普教育课,通过3D打印模型展示火箭结构等,点燃孩子们科学梦想;安全教育创新采用“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形式,如“防溺水大冒险”游戏、“校园欺凌应对”课等;文化活动则有心理团辅、绘画等,丰富儿童精神生活。

本次实践覆盖4个站点,服务儿童200余人次,开展课程与活动30余场。该服务队以“专业+公益”模式,将前沿知识转化为乡村科普资源,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鲜活案例,彰显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28E96


二、智承非遗薪火,数智赋能新篇

智能制造学院暑期三下乡“智承·天门”非遗数智赋能实践队深入干驿镇、小板镇、马湾镇及天门群艺馆、天门非遗文化馆等地,开展为期四天的非遗文化保护专题调研,以青春智慧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为非遗传承注入数智动能。

F9C06

实践队聚焦天门渔鼓、天门糖塑、天门曲艺、天门蓝印花布等特色非遗项目,通过实地走访传承人工作室、观摩传统技艺制作流程、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系统梳理非遗保护现状。

276D7

依托专业优势,实践队创新打造“非遗+科技”融合方案: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开发AR交互系统让静态展品“活起来”。此次实践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既锻炼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又为非遗传承开辟新路径,以青春之力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天门非遗在数智时代焕发新生机。


三、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智能制造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深入天门革命老区,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青春对话历史丰碑。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队员们探访卢市镇、多宝镇、皂市镇等地革命遗迹及天门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以专业特色赋能文化传承。

2D272

从彭家垴的星火燎原到多宝湾的烽火连天,天职学子用脚步丈量信仰,以专业赋能传承。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更以创新实践回答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以匠心守初心,以科技传薪火,让革命精神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焕发新机。

此次“三下乡”活动,智能制造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与担当。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推动青年人才与区域需求精准对接,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基层、服务社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