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9月3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历经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一环。如今,每年9月3日都在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汲取力量。
一、抗战烽火,铸就民族脊梁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伟大卫国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踏入中国东北,侵略战火迅速蔓延。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全体中华儿女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赴国难。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与日寇周旋数日,胃里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最终壮烈牺牲;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在赴刑场火车上给儿子写下绝笔信;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毅然跳下悬崖……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伟大抗战精神,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二、胜利荣光,彰显中国担当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面对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击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百万以上日军深陷中国战场。中国的持久抗战,牵制并消灭日军大部分主力,使其“北进”苏联、“南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计划受阻。

中国还积极支援周边国家抗击日本侵略者,打乱德意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计划。中国军民付出3500多万伤亡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三、青春担当,续写时代华章
对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时代大学生而言,9月3日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的责任与未来的指引。思想上,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决反对侵略和霸权主义。学习中,抗战先辈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应成为我们提升自己的动力。面对专业知识,要像先辈面对敌人一样勇往直前,攻克难关。行动上,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无论是参与志愿服务,还是投身科技创新,都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